
(觀傳媒中彰投新聞)【記者廖妙茜/台中報導】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自4月19日起推出台灣知名古典寫實畫家葉子奇「時間的雅歌The Song of Time」首場美術館個展,共展出86件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品,其中更有《冬至粼粼》、《五月茉莉.鏡華水月》、《復活節.百合與安平壺》3件為展覽創作的全新作品;同時將葉子奇畫作,串聯館內典藏羅丹、竇加、阿曼的大師之作,展開「典藏.對話」跨時代的共鳴,以倒敘手法安排參觀動線,是難得一見的展覽,展期至10月19日止。

亞大校長蔡進發指出,葉子奇老師的畫作不僅展現了文藝復興時代的古典技法,也充滿情感與生命的深刻內涵。展覽以六大展區呈現,分別為「山海之歌」、「大地之歌」、「往昔之歌」、「獨白與對話之歌」、「成長之歌」及「原生之歌」,作品彷彿一首首記錄家人、自然與生活的深情雅歌。葉老師的作品讓我們重新學會‘凝視’——凝視自然之美,並從中重新連結心靈與土地。作為一所大學,我們一直深信,美學教育是培養感受力、培養人文關懷的重要力量。當一個人能感受到自然的美,也會更願意去關心土地、珍惜環境、關懷他人,這就是藝術帶來的力量,也是教育真正的價值所在。
亞美館長李玉玲介紹,葉子奇畫家1957年出生於花蓮玉里,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後前往美國深造,取得紐約大學布魯克林藝術碩士學位,並旅居紐約19年,2006 年返國後定居花蓮,持續以藝術創作記錄生命旅程。他的作品以西洋古典寫實繪畫技法著稱,透過描繪室內風景、戶外靜物、家人,將不同生命階段的時間與空間、記憶與現實,凝結於畫布之上。且因他的作品十分搶手,往往是完成後即被收藏,此次展覽十分難得,能夠一次欣賞到他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品。

本次展覽從時間與情感作為出發點,反映葉子奇老師深沉的藝術語彙。展名中的「雅歌」不僅指向基督教信仰背景的詩歌,更象徵葉老師作品中對時間、情感的凝練與深刻詮釋。此次展覽是葉子奇老師首次在美術館舉辦的個展,其中包含老師的三件新作以及來自全台27位私人藏家、5間畫廊、2個基金會及國立台灣美術館等單位的慷慨借展,特別感謝所有借展單位,這樣的規模與豐富程度,展現了各界對葉子奇老師作品的高度認可與支持。此外,亞美館同步推出「典藏.對話」雕塑展,以蔡長海博士收藏的西洋現代藝術大師作品與葉子奇老師的展覽進行跨媒材的藝術對話,呈現畫作、雕塑及建築之間的深刻連結。希望藉由這兩個展覽,讓參觀者在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設計的獨特亞美館場域中,徜徉於在葉子奇作品一幅幅流動的視覺旋律同時,也能發現「典藏.對話」雕塑作品的全新觀點,聆聽美術館空間、繪畫與雕塑3位藝術大師間的對話。

藝術家葉子奇今(18)日分享了《時間的雅歌》的創作靈感與核心思想。他表示:「雅歌」是一首源自聖經《雅歌》的生命之歌,表面上是描寫男女之間的情感,實則隱喻生命與信仰的尋覓、想望與歸屬。我的藝術創作亦是如此,關乎生命與生活中的情感,記錄時間的留駐與捨離,同時也是我的信仰。

葉子奇將自己形容為「浪漫主義的寫實者」,以真摯的筆觸描繪內心世界。他提到:「我的人生一直在離鄉與返鄉之間徘徊。我常說自己是『不喜與人同』的人,不願走與他人相同的道路。成為藝術家是一條孤獨的路,但這些年,我花了很長時間準備這些作品,如今能在台中與觀眾分享,感到非常開心。希望透過這次展覽,觀眾也能在作品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雅歌」,感受到生命深處的情感連結與靜謐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