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擺暝文化是當地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活動,於2019年獲得文化部國家重要民俗登錄,成為馬祖傳統文化的重要一環。擺暝(音ㄅㄟˇ ㄇㄢˋ)一詞來自福州話,意指「排夜」,即在夜晚排放供品祭祀神明,習俗根植於福州長樂、連江地區,後來傳承至馬祖,成為每年元宵節前後最重要、最盛大、且最獨特的節慶活動。
馬祖擺暝祭是馬祖地區於農曆正月十五舉行的傳統祭典,起源自福建沿海、福州方言地區的宗祠祭祖習俗。隨著福州先民遷徙至馬祖,擺暝習俗轉化為以地方廟宇為主的祭典,並與元宵節酬神相結合。整個擺暝祭在馬祖地區展現了多樣的習俗,包括迎神、繞境、鬧花燈等,形成了一個熱鬧而非凡的祭典。
擺暝祭的舉行時間幾乎維持整個農曆正月,包含「上彩膜」掛燈、邀請四方眾神的「排祭」、迎神繞境,以及以「送喜」、「食福」作結束的流程。這一系列儀式展現了馬祖人敬天謝神、濃厚的鄉里文化深度,同時也成為馬祖人自身文化藝術的重要節慶。
擺暝祭由於其獨特性及重要地位,於2009年被連江縣政府文化處公告登錄為地方民俗,凸顯對馬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珍視。這個祭典不僅是馬祖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活動,更是一個凝聚當地鄉里文化深度的重要場合。
擺暝文化的核心活動在夜間舉行,信徒們在此時排放供品,以表達虔誠之心,祭祀神明並祈求全境平安。特別的是,元宵節期間,各廟宇的神祇還會在夜間出宮繞境,為馬祖地區帶來祥和與安寧的祝福。
擺暝文化的獨特性和盛況,凸顯了馬祖地區在傳統信仰和文化保存上的努力。成為國家重要民俗登錄的一部分,更讓擺暝文化成為馬祖傳統文化的亮眼之處,吸引著許多遊客與信徒前來參與,共同感受這個神聖且獨特的夜間祭祀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