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傳媒新北新聞)【記者蔡宇辰/新北報導】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邀請10位不同宗教代表齊聚一堂,為地球祈福,並共同發表生態守護聯合宣言,以信仰點亮希望,以靈性擁抱生態,一起當地球生態守護者;同時舉辦「光在萬物特展」開幕儀式,邀請觀眾透過覺知,深刻理解萬物共生共榮、相依共存的真諦。

世界宗教博物館今年世界地球日特地舉辦「宗教祈福暨光在萬物特展開幕」活動。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執行長顯月法師表示,心道法師近年積極推動「靈性生態」理念,為地球平安,正在山上帶領四眾弟子進行21天〈大悲咒〉閉關;宗博館則邀約各宗教代表為生態祈福,以不同形式期盼喚起更多人的心靈覺醒,企盼做到「尊重物種存在的價值,包容彼此生存的空間,共同成就分享的世界」,與萬物共好。
以守護生態為職志的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4月21日蒙主恩召,與教宗曾在梵蒂岡會晤的心道法師,第一時間指示為教宗點燈,並表示他一生對世人的慈悲大愛,對各個國家、社會、宗教的關心是慈悲圓滿的,心道法師不捨聖者離去,接下來要承繼這份愛地球、愛和平的職志與愛心,與各宗教共同守護地球生態。22日活動開始前,與會者也共同為這位宗教領袖默禱1分鐘,表達追思之意。
活動重頭戲之一,是各宗教代表發表《生態守護聯合宣言》,邀請宗教代表號召更多社會力量加入愛地球的實踐行列。這份跨信仰、跨文化的聯合行動,不只為地球發聲,更是永續靈性的承諾。此外,交通部觀光署署長周永暉與顯月法師,也共同簽署推廣觀光合作備忘錄,將相互整合觀光資源,發展心靈旅遊模式。
此次展覽首度打破館內特展區的既有分野,融合原本的兩大特展室,構築風格迥異的6大展區空間,以沉浸式體驗,創造出感知與情感並行的參觀動線。觀眾不僅能欣賞4件館方珍貴的典藏文物,更可在互動裝置中,從光的流動看見自身與自然的共振。
4 件館藏錯落於6大展區:從「光之繭」揚起序曲,由展覽主視覺發展出的造型,象徵起源,沈靜自身,破繭而出,隨著光進入展覽,開啟對話。「覺醒之光展區」藉著寓意簡樸、和平與自然共生精神的「館藏聖方濟像」,喚醒內在潛藏的光,重新認識與宇宙本源的連結。「創世之光展區」透過具象化真理與光明的「館藏梵天石像」,溯源宇宙的起始,觀眾得以窺見萬物皆源自同一無形能量之源的真義。
「無我之光展區」跟隨「館藏勝樂金剛曼荼羅」 的幾何結構與色彩秩序,超越表象的自我,接觸那份純粹、無執的內在意識。「萬物之光展區」由展現慈悲守護之力的「館藏毘濕奴石像」,展現生命之間能量的流動與相互依存,超越形相的「無光之光」。「光之救贖展區」透過互動裝置,理解萬物一體、相互共生的真諦,並以更加謙卑、更加連結的姿態,面對自己、他人與整個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