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美中貿易戰再開新局,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宣布,將對中國擁有與營運船舶課徵高額港口費、中國承造但非中國營運商的船舶則課較低費用。綜合外媒分析,川普想藉此抗衡中國在全球造船業的主導地位,並試圖振興美國本土造船產業。此舉也被視為美中對抗的新戰線,可能進一步推升全球航運成本與通膨壓力。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署刊登於《聯邦紀事》的公告顯示,新政策將於180天後開始實施,並採取階段式調整。新費用將根據每艘船的淨噸位(net tonnage)或每趟載運貨物數量進行徵收。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8日在例行記者會中強硬表態,批評此舉將「擾亂全球航運秩序,提升通膨風險,對美國自身經濟傷害更甚於他人」。林劍強調:「這些做法損人不利己,終將無法振興美國造船業」。
《路透》整理「港口費用」徵收具體方案如下:
- 中國建造且中國擁有的船舶:每淨噸徵收50美元,之後每年調升30美元,連續三年。
- 按貨櫃數計費方案:每個貨櫃收120美元,三年內調升至250美元。
- 中國建造但非中國擁有的船舶:每淨噸收取18美元,年增5美元,為期三年。
據悉,此新規原本在2月初曾草擬過更高金額的版本,即每次靠港可能徵收高達150萬美元的金額,但遭航運業者強烈反彈後有所調整。
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指出:「船舶與航運對美國經濟安全至關重要,此政策將啟動美國造船業復甦,並釋出強烈需求訊號」。同時強調,此舉延續川普政府「製造業回流」的政策主軸。
對此政策,多數經濟學者與貿易界人士示警,美國對中國船舶與航運加徵費用,恐進一步推升全球運價與物流成本,並拖累全球供應鏈穩定,尤以亞洲至北美航線首當其衝。
美中關係新焦點:港口稅、關稅、礦產協議三線開打
目前川普政府已確定對中國製品總體徵收關稅達145%,北京當局則反擊對美貨品加徵125%關稅。除了港口徵稅政策,川普日前也表示將與烏克蘭簽署礦產協議,以確保美國獲取關鍵原料供應、同時降低對中依賴。
川普透露,雖不排除與中國繼續貿易談判,但也表明「關稅不能一味提高,會讓市場購買力受限」。一位知情人士向外媒表示,中國對談判仍持開放態度,但條件是「基於相互尊重、穩定與對等原則」,暗示美中重啟談判仍有一定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