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報導
在AI晶片需求熱潮帶動下,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交出亮眼的2025年第一季財報,營收與獲利雙雙優於市場預期。與此同時,在美國總統川普重啟關稅戰、並加強對輝達與AMD出口限制的背景下,台積電持續面臨地緣政治與政策風險加劇的雙重挑戰,台股週四(17日)同步受到壓抑,台積電股價下挫近1%,年初至今跌幅已超過兩成。
根據台積電最新公布的財報,第一季合併營收達新台幣8392.5億元,季減3.4%、年增41.6%,優於LSEG市場預期的8351.3億元;淨利為3615.6億元,年增高達60.3%,也明顯優於預期的3541.4億元,顯示AI需求強勁支撐高階製程產能利用率。以製程來看,台積電第一季3奈米出貨占整體晶圓銷售金額的22%,5奈米製程出貨占比36%,7奈米製程出貨占比15%,整體先進製程營收達到全季晶圓銷售金額的73%。以應用區分,台積電高效能運算達59%,智慧型手機因淡季因素降至28%,物聯網、車用電子占比皆各5%,消費性電子1%,其他約2%。
受惠於AI晶片熱潮,台積電為輝達與AMD代工的先進晶片持續熱銷。輝達日前宣布,最新Blackwell架構AI晶片已於台積電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新廠進入量產階段,並計畫未來四年在美國生產高達半兆美元的AI基礎建設。AMD本週表示,將在亞利桑那州新廠啟動其處理器生產,這是該公司首次於美國本土交由台積電製造晶片。
為回應供應鏈重組與地緣風險升溫,台積電近年積極拓展海外布局,除美國既有的三座晶圓廠投資外,上月再宣布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在美國深化半導體產業。
儘管台積電營運面十分強勁,市場仍聚焦其政治風險議題。據白宮公布訊息指出,川普政府重啟「對等關稅」計畫,目前台灣對美國出口關稅降為10%,緩衝期為期90日。同時,美方正研擬延伸「AI擴散出口管制規則」(AI Diffusion Rules),擬針對先進製程(如:AI晶片)實施嚴加限制,恐連帶影響台積電的高階產品出口。
展望未來,台積電仍保有技術領先優勢,但面對川普政策不確定性,外資近期頻頻調節台積電持股。法人指出,若未來美中科技戰升溫、出口規範持續擴大,台積電與整體半導體供應鏈的獲利能力恐出現遞延效應,需密切觀察後續台灣是否能與美國順利達成貿易豁免協議。
台積電預計第二季營收達到284億至292億美元,平均季增近13%,高於市場預期的271.6億美元。在新台幣32.5兌1美元匯率假設下,營業利潤率落在47%至49%(市場預估48%),毛利率將達57%至59%(市場預估58.2%)。關於2025年資本支出,台積電預期為380億至420億美元,維持此前預期不變。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指出,海外晶圓廠將對台積電的利潤空間產生影響,但公司業務仍將受惠於強勁的AI相關需求驅動,今年將努力加倍擴大CoWoS產能,2025年AI相關收入將實現翻倍成長。魏哲家強調,關稅確實存在一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但目前還未看到客戶行為因此發生任何變化,台積電將持續關注關稅可能帶來的潛在影響,預計全年美元營收將以20%至30%區間中值的速度成長,持續超越晶圓代工2.0產業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