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報導】全球政經情勢再度動盪。美國前總統川普近日宣布,若重新執政,將對包括台灣、中國、印度與越南在內的多國產品加徵高達60%的關稅,引爆全球市場高度警戒。專家指出,川普擴大貿易保護主義的政策,恐將掀起新一波「關稅戰」,對全球經濟與企業獲利造成持續衝擊,預期市場將面臨「滾動式下修」風險。
根據專家分析,此波擴大關稅涵蓋汽車、電動車、智慧手機、筆記型電腦等消費性電子產品,一旦實施,價格恐上漲至少15%,將明顯壓抑全球消費動能,進一步拖累製造業與出口導向國家的經濟表現。
中國政府已率先做出反制,對美國商品課徵高達34%的報復性關稅,並將多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華爾街對此反應激烈,道瓊工業指數單週下跌5.5%,費城半導體指數更重挫7.6%,科技股與出口導向類股首當其衝。
全球股市重挫 美聯準會表態「關稅衝擊超預期」
儘管美國3月非農就業新增30.3萬人,失業率降至3.8%,顯示勞動市場依然強勁,但美聯準會(Fed)主席鮑爾坦言,此輪關稅衝擊已「遠超預期」,通膨壓力可能再度升溫,使原訂的降息時程面臨挑戰。
市場對4月10日即將公布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密切關注,若通膨數據未見顯著升溫,將有利Fed維持年中降息的可能性,對市場情緒形成關鍵轉折點。
三大壓力籠罩台股 科技與傳產同步受創
台灣資本市場也受到顯著衝擊。專家研判,台股當前面臨三大壓力:一是台積電與電子大廠持續進行供應鏈外移,使資金回流不易;二是高科技產品出口美國面臨成本墊高與市占下滑風險;三是傳產業如手工具、螺絲扣件等關鍵零組件業者,也傳出將遭美國課徵高達32%的高額關稅,恐重創出口競爭力。
針對相關產業危機,總統賴清德已召集出口產業高層舉行閉門座談,討論對美協商策略與內部緊急補貼方案,盼能降低關稅衝擊。
資金避險情緒升溫 美債與美元成避風港
隨著全球股市動盪加劇,資金快速流入避險資產。美元指數反彈至103,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回落至4.0%,顯示市場對未來景氣前景轉趨保守。此外,金價與油價同步下挫,反映市場對全球需求疲弱的預期,國際油價單週下跌逾7%,創下三年來新低。
科技巨頭遭遇拋售潮 AI與衛星通訊不敵大環境利空
科技板塊首當其衝,包括亞馬遜(Amazon)與Google母公司Alphabet在內的重量級科技股出現明顯修正。即便亞馬遜Kuiper衛星網路布局與Google IoT策略逐步明朗,但市場風險趨避情緒高漲,使利多難以發酵。
此外,國防軍工股如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也未能倖免,股價同步重挫,顯示即便具備政策題材支撐的產業,在全面性下修壓力下亦難獨善其身。
專家建議:穩健資產配置為上策 關注企業獲利修正趨勢
面對當前高風險市場環境,專家建議投資人應強化資產配置的靈活性,並優先布局防禦性資產,例如高現金流的成熟產業龍頭股,或考慮進場布局美國長天期投資等級公司債,鎖定在高利率時代仍可穩定提供報酬的標的。
專家強調,全球經濟進入不確定性加劇的新階段,短期市場波動難以避免,投資人應關注企業第一季財報與第二季展望,掌握產業獲利調整的節奏,避免盲目追價或過度殺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