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網編輯方笙楠臺北報導】臺北市議員林杏兒今天指出,臺北市警方每天想盡各種方法、使用許多人力、物力要捉詐騙集團,但依統計,光是今年一、二月份,臺北市發生的假投資詐騙案件就高達742件,被害人被騙走的金額高達10億元以上,她認為主因就是警方目前都只能捉到車手,但詐團的首腦人物卻一直逍遙法外,她建議,應該考慮提供獎金和法律免責的方式,策動車手窩裡反,協助警方向上溯源,揪出真正的幕後黑手。
她說,臺北市警方對於防詐騙工作,都很努力在宣導,詐騙案的破獲率將近九成,但被詐騙的金額很多都回不來了!會造成這種現象的關鍵重點就是警方逮捕到的嫌犯,很多都是最外圍的車手,再加上偵辦詐團的斷點又多,其實並沒有實質瓦解掉整個詐騙集團的核心首腦人物,形成現在這種警方一直在捉車手,詐騙集團最多只是再去找一批要錢不要命的年輕人繼續騙,所以詐騙案件也就無法有效的降低。
她說,最近警政署訂定了一套「百斬計劃」,就是讓一般民眾和潛在被害人可以配合警方來捉車手,捉到一名車手可以領五萬元,但她不明白的是竟然已經被騙的被害人要警方捉詐騙車手,並不在領獎範圍之內,被害人是受害最深的人,最希望這些可惡的詐騙集團全部被繩於法的人,為何不能領這筆獎金呢?
她強調,這樣的計劃根本無法抑制詐騙案件的發生,市警局是否可以向警政署反應,要以窩裡反的方式,提供高額破案獎金及免責的條件,讓車手願意回過頭來配合警方,去捉上一手的詐騙集團成員,然後以這樣的方式,一層層往上突破,才有辦法把那些首腦歹徒捉出來!
另外,她也指出,臺北市目前毒駕問題的嚴動性,臺北市警方從去年十月分起,每月都有一百多位毒駕嫌犯,遭到警方移送法辦,十四個分局平均下來,每月分局移送十件左右的毒駕案件,如果再加上每月三百件左右的酒駕人數,更是達到臺北市平均每個分局一天一件毒駕或酒駕的可怕程度,而且這個數字還不包含那些沒有被查獲的黑數。。
她說,大家都知道警方要取締毒駕並不易,而且在第一線取締毒駕,都是冒著生命危險在街頭執勤,隨時都可能會有車輛撞過來危險,而取締毒駕不像酒駕可現場直接酒測處理,只能採取事後移送的方式,但這種取締方式對於其他用路人、行人和執勤的員警來說,根本就是一顆不定時炸彈,請問警方要如何維護員警在取締這些神志意識不清的駕駛人時的安全?
她並具體建議市府,應該考慮在大型場館,如大巨蛋、小巨蛋、北流、松菸、華山藝文中心等,及在市區主要幹道旁的國中小前、或是人潮聚集的火車站、公車轉運站、夜市等場所附近的人行道,設計具有阻隔效果的景觀設施,降低衝撞事故的發生率,也可以製造一些道路景觀,同時也可以避免行人擅闖馬路,一舉數得。
原始新聞來源 林杏兒議員要求警方防詐不能只捉車手 臺灣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