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傳媒彰化新聞)【記者周厚賢/彰化報導】許多中生代員林地區民眾一提起「百果山」,同時會印入腦海的景象一定是擁有當時號稱全台最長的溜滑梯及遊樂園周遭販售的蜜餞行。民國六十年代以公告造產興建的百果山中心園區歷經半世紀的歲月,雖然期間歷經各屆鎮市、長大聲疾呼要風華再現且一再變更園區設置,但卻因山上飽受小黑蚊騷擾及市區內大型公園遊樂設施更完善而不可逆的逐漸沒落。同時消失的遊客也讓早年一起存在周遭的蜜餞商店逐一歇業消失。但卻有一家「新百果山蜜餞專賣店」不以死守苦撐的作為因應;相反的,第三代接班人張銘龍與太太張瑋芹不甘於傳統產銷方式而賦予新包裝與新通路,終能在古早以蜜餞聞名全台的員林,打開一條創新光大的發展。
「為什麼大家對蜜餞越來越遙遠?因為早年國人對蜜餞產業的認知就是因為製造過程及食品添加物的疑慮」從父親接手經營的第三代業者張銘龍不諱言說,在半世紀以前沒有食安法的把關,當時的食品在製造過程中的確有著缺失!但之後在國內相關單位對食品生產及添加物的嚴格把關下,從父親開始就以明確的遵照製造添加及環境場域必須百分百符合規範,且生產出食品都有明確的產地及添加物的說明以向消費者證明食用完全安心的保證。
對於「年輕世代面對零嘴市場上眾多食品,傳統蜜餞是否還能得到青睞?」這問題,張銘龍指出,蜜餞以其特有的鹹酸甜美好滋味絕對別其他的零食口感。尤其全為水果加工製作的特性不會攝取太多澱粉或反式脂肪的疑慮,更會是從小朋友到阿公阿嬤三代都愛的零食。因為現代人追求的是小包精緻的喜愛,新百果山蜜餞專賣店也順應需求生產出小夾鏈包的蜜餞包,讓消費者一次不用吃太多、又能吃到多種的口味。
從六十年前阿公因為在芬園種梅李的辛苦想要轉業而來到百果山開始加工製成蜜餞,一甲子以來代代相傳的蜜餞風華並未因為百果山遊人年年減少而有著放棄經營的念頭。相反的;當經營的棒子交到張銘龍手上後,善於行銷的他不只放棄門市等待遊客上門的被動,而是更主動以社群網站的宣傳及電商的銷售方式爭取全國甚至於海外台灣人訂購配送的機會。張銘龍認為,蜜餞要能永續經營的優先條件就一定是要健康衛生,其次是可口美味。當兩大要件都能得到消費者信賴時,「新百果山蜜餞專賣店」就能成為消費者代代都喜愛的零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