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台灣生育率持續低迷,越來越多家庭選擇養寵物來填補情感需求。根據農業部統計,台灣犬貓登記數量自2020年下半年起已超越15歲以下孩童數量,並在2023年達到279萬隻。當年新生兒登記數僅為13萬5571人,相較之下,犬貓登記數量高出近10萬。
寵物的陪伴雖然帶來溫暖,但隨之而來的飼養成本卻相當可觀。以幼犬(1歲以下)為例,光是健康基本開銷就至少需8500元,包括晶片植入費、五合一疫苗、狂犬病疫苗及年度健康檢查等。成犬(1歲至7歲)每年健康支出至少5200元,而老齡犬(7歲以上)則增至1萬200元,若毛孩罹患慢性病,醫療費更可能飆升至每年1萬7200元以上。
對於許多飼主而言,毛孩不僅是寵物,更是家人。飼主施小姐年收約700萬至1000萬元,家中飼養三隻中途之家認養的毛孩,每月開銷高達7萬元。她的支出包括:
- 餐飲(處方飼料、鮮食包及零食):約3萬元
- 保健品(關節、皮膚、癌症預防等):約1萬元
- 醫療(例行保養及突發治療):約1萬多元
- 旅遊及外出餐費:約6000至8000元
- 其他(美容、環境維護等):約1萬元
儘管開銷驚人,飼主認為這是對毛孩應盡的責任:「既然選擇領養牠們,就應該讓牠們過得幸福。」
「養到了,就要負責到底。」飼主表示,儘管照顧高齡毛孩不僅費時且昂貴,但毛孩是家人,無論如何都會悉心照料。
隨著養寵物人口增長,相關市場也蓬勃發展,從高端寵物食品、保健品到專業醫療服務,皆顯示出飼主願意投入高額資金照顧毛孩的趨勢。未來,寵物經濟勢必成為台灣重要的消費市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