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高舉關稅大旗後,金融市場出現大幅波動,美元指數(DXY)今年以來累計下跌超過9%,根據美銀全球基金經理人調查,61%受訪者預估美元未來12個月將持續走弱,反映出投資人對美國政策不確定性的深度擔憂,市場的浮動心態,也導致資金大量撤出美元資產與美國公債。
綜合外電報導,這波「美元貶勢」正為全球央行帶來一體兩面的壓力與機會,一方面主要是減緩通膨壓力、降低外債成本;另一方面則是推高幣值、壓縮出口競爭力。在美元持續走弱下,傳統避險貨幣領漲全球匯市表現如下:
- 日圓兌美元升值超過10%
- 瑞士法郎、歐元漲幅各達11%
- 波蘭茲羅提漲幅達9%
- 俄羅斯盧布暴漲22%
新興市場方面,墨西哥披索升值5.5%,加幣升4%。但印尼盾、越南盾與土耳其里拉等國家,則因資本外流與本土政經風險而續貶;中國人民幣近期雖一度創新低,隨後也呈現快速反彈。
我國央行近期對匯率走勢轉趨觀望,儘管新台幣兌美元亦出現升值,但幅度較鄰近亞洲貨幣溫和。外界預估,若美元繼續走軟,央行將可延後升息壓力,同時有更多空間觀察國內景氣與資金流向。
對於台灣出口企業如:半導體與機電業者來說,雖然升值不利報價競爭,但由於美元原物料成本同步下滑,加上高值化產品報價空間大,實際衝擊有限,中小企業則因匯損壓力下降,資金流動性相對改善。
弱勢美元為降息鋪路?全球央行獲喘息空間
財經網站ForexLive首席外匯分析師巴頓(Adam Button)表示:「多數央行對美元下跌10%至20%樂觀其成」,巴頓強調,美元強勢長年壓縮新興市場政策空間,如今趨勢反轉,讓各國央行更有餘裕調降利率、刺激經濟。
許多新興市場國家擁有龐大的美元計價債務,美元貶值可實質降低債務負擔,同時壓低進口價格,有助緩解通膨壓力。除瑞士央行等少數國家外,多數央行有望抓住這波「契機」進行貨幣政策微調。市場預期,若弱勢美元持續至下半年,可能引發一波新興市場降息潮,成為2025年全球經濟重啟動力的關鍵因素之一。
不過,Exness金融市場策略師主管馬卡里姆(Wael Makarem)也提醒:「新興市場面臨高通膨、債務和資本外逃風險,這使得貨幣貶值有危險性」。馬卡里姆示警,貨幣貶值可能會使美國政府視其為貿易手段,進而招致報復措施;新興市場和亞洲央行必須謹慎處理,以免引發資本外逃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