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傳媒彰化新聞)【記者陳雅芳/彰化報導】年僅8歲的小安(化名),因反覆腹痛和嘔吐被送往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急診。經過詳細檢查,醫療團隊發現小安的胃部與小腸內竟充滿了毛髮結石,導致部分腸道阻塞。經過小兒外科醫師手術,成功將這些毛石取出,現已穩定,並持續接受心理及營養治療。

這位年幼的女孩因長期腹痛不適,家人原以為只是消化不良或便秘,沒想到問題竟然如此嚴重。彰基兒童醫院的兒童胃腸肝膽科主任盧芳廷醫師今(2)日表示,經過超音波與電腦斷層掃描,才發現小安的胃和小腸內有多處阻塞,且胃和十二指腸內還有兩顆毛石,其中一顆體積過大,需要進行手術移除。
兒童外科醫師許耀仁進行了手術,為了避免腸道阻塞加重,醫療團隊決定透過胃造口手術取出巨大毛石,並發現小腸內還有三顆毛石,其中一顆已經卡在末端迴腸,造成腸道阻塞。所幸,手術過程順利,成功取出毛石,並避免了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盧醫師表示,這類由毛髮所造成的毛石症候群在兒童中十分罕見,並指出這種病症通常與心理問題有關。隨後,小安被轉至兒童心智科治療。劉怡君醫師診斷她為異食癖及疑似拔毛癖,這是與孩子內心壓力有關的行為,尤其是對環境或家庭壓力的反應。家屬透露,小安個性內向,對自己要求極高,這些可能是異食行為的根源。
經過醫療團隊的通力合作,從診斷到手術,再到心理治療,小安的情況有了顯著改善。醫療團隊鼓勵家長在家庭環境中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並協助孩子學會如何面對壓力。至今,小安不僅已不再出現異食行為,也沒有再發現夜間進食異物或睡眠障礙。

專家提醒,家長應密切留意孩子的異常行為,若發現孩子有異食行為或情緒變化,應及時就醫進行評估。適當的治療和心理支持將幫助孩子早日恢復健康,避免影響身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