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傳媒彰化新聞)【記者陳雅芳/彰化報導】為強化癌症治療安全網,彰化基督教醫學中心今(15)日舉辦一場針對基層醫療院所的聯席會議,聚焦「淋巴瘤化療患者B型肝炎再活化」風險,邀集超過30位基層醫師與個案管理師共襄盛舉,透過專題分享與臨床經驗交流,提升第一線醫護人員對潛在肝炎風險的警覺與應對能力。

此次會議由彰基血液腫瘤科主任曾若涵醫師與胃腸肝膽科陳洋源、蘇培元兩位醫師聯合主持。曾醫師指出,淋巴瘤目前的化療治療成功率可達七成,然而由於治療期間對免疫系統抑制力強,若患者體內曾感染過B型肝炎病毒,即便僅呈核心抗體陽性,仍有機會在治療後期出現病毒再活化,甚至引發急性肝炎。
「健保目前雖有給付B型肝炎預防性用藥,治療期間及結束後六個月內可持續使用,但對某些長期治療的淋巴瘤患者來說,這段用藥時間恐怕不夠。」曾若涵醫師以自身經驗指出,僅113年內院內就曾有多起病患在治療結束一年至五年後,才出現B肝急性發作情況,其中一名患者更在短短一週內病況惡化至肝衰竭、陷入昏迷,情況十分危急。

曾若涵醫師進一步提醒,淋巴瘤的發生在亞洲地區與B型或C型肝炎病毒密切相關,醫療人員應特別注意患者的肝功能變化。她也指出,隨著新型治療方式如抗體藥物複合物(ADC)、雙特異性抗體及CAR-T療法的推廣,治療效果雖提升,但免疫壓抑程度更強,也讓B肝再活化的風險隨之升高。
會中與會醫師們踴躍提問,個案管理師也分享臨床觀察,針對實際案例進行討論,現場交流氣氛熱烈。會議尾聲,全體與會人員齊聲喊出:「抗癌路上,護肝有感-你我投入,共同守護!」為活動畫下溫馨且有力量的句點。

彰基醫學中心強調,這場會議不僅加強與基層院所的醫療連結,更喚起第一線醫護人員對B型肝炎再活化的高度警覺。透過強化肝功能監測與衛教宣導,期望從源頭落實防治工作,減少因急性肝炎造成的遺憾,為癌症患者的療程增添一道重要防線,確保整體治療品質與病患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