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586/記者侯姵伃報導】
在春意盎然的四月,當全球產業仍在AI與淨零轉型浪潮中尋找立足點時,嘉義市選擇以一場表揚大會,喚起社會對勞動價值的再次凝視。「勞工是這座城市最珍貴的資產。」在114年模範勞工表揚大會上,嘉義市長黃敏惠這句話,不只是一段致詞的開場,更是過去一年這座城市經濟穩步成長的寫照。
今年,共有來自不同產業、工會推薦的53位勞工獲頒殊榮。他們,有人身兼民意代表與餐飲業者,推動地方美食登上國際舞台;有人是年輕的美髮講師,在全球賽事上為台灣爭光;有人則長年堅守生產現場,打造零工安事故的管理紀錄。他們的故事,是嘉義經濟持續成長背後,最動人的力量。
勞工的努力,數字會說話
根據嘉義市政府統計,113年嘉義市營利事業銷售總額達3,057億元,較前一年增加159億元,成長幅度達5.49%。更令人矚目的是,包含20個主要產業類別在內的營業額,全數呈正成長,實現「百工百業共榮」。
這不只是數字的躍升,更象徵嘉義市在疫後時代中持續轉型、精進的成果。
市府社會處進一步指出,為感謝並回饋工會與團體的長期投入,今年勞工教育補助標準調升20%。在嘉義縣市舉辦者,每人每日可獲補助360元,單一工會最高補助達2萬4,000元;若活動地點設於外縣市,補助上限更達3萬6,000元。同時,市府也積極鼓勵活動內容納入低碳生活、淨零轉型等永續議題,為培力加上未來性。
在勞動現場,看見城市韌性
表揚名單中,最受矚目的代表之一是「劉里長雞肉飯」店主劉宗源。他不只在美食文化上深耕,還身兼民族里里長,致力於照顧弱勢族群。他說:「感謝黃市長與市府團隊讓嘉義的觀光產業興旺,我們這些小生意人也才能一起成長。」
另一位受表揚者張智憲,不僅是美髮工會推舉的年輕講師,更屢獲國際獎項,並持續深造。他的故事說明,在看似傳統的職業領域中,只要有志、有技術,年輕世代同樣能開創新局。
來自工業界的江克勤,則透過嚴謹的管理制度,帶領嘉強電子在生產效率與職場安全雙方面交出亮眼成績,實現「零工安事故」的企業典範。
南方起飛,嘉義不缺席
在產業轉型的戰略版圖中,嘉義正加快腳步。黃敏惠市長分享,日前出席國科會舉辦的「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協調會議,爭取將嘉義輕軌藍線等基礎建設納入規劃,意在提升城市可及性,打造高科技與人才友善的發展環境。
她表示,AI、半導體與國際關稅壓力是當前勞動市場的關鍵挑戰,嘉義市府將持續做勞工的「最佳應援團」,不只是政策支持,更從制度與教育並行,助勞工站穩腳步、放眼未來。
不只表揚,更是承諾
市府於5至6月規劃一系列勞動節慶活動,包括職業體驗、保齡球大賽、電影賞析與就業徵才等,不只是放鬆,更為重新出發蓄能。這背後,是市府想傳遞的價值:尊重勞動,不只是節日的儀式,而是城市日常的一部分。
每一位在現場接受表揚的勞工,或許不是媒體版面上的明星人物,但正是他們讓城市的經濟穩定向前、讓每一份工作背後都有溫度與尊嚴。
當一座城市願意以實質政策和真誠態度,回應勞工的需求與期待,它不只是在建設更好的經濟環境,更是在打造一種可長可久的「城市文化」。嘉義,正用一場勞工表揚大會,為這種文化立下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