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傳媒花東新聞)【記者劉百瑞/花蓮報導】在花蓮縣長徐榛蔚推動下,兒童節不再只是歡樂象徵,更成為環境教育的重要時刻。今年4月,花蓮縣政府攜手民間團隊與民生社區水環境巡守隊,於中華國小與將軍府舉辦兩場環境教育活動,結合狐蝠生態、原生種水域生物保育、飲用水宣導與美崙溪畔導覽,吸引超過800位師生與親子參與,深化「水保花蓮、永續童行」的理念。
縣長徐榛蔚表示,唯有從小扎根環境教育,才能培養守護自然的意識。她強調,花蓮縣政府將持續擴大水環境教育與生態巡守行動,攜手社區共同打造永續花蓮。透過這兩場活動,花蓮不僅為孩子創造寓教於樂的兒童節,更讓環境保育的種子在新世代心中萌芽。
兒童系列活動一於中華國小舉行的「水環境生態樂園」,透過闖關遊戲與展示區設計,讓學生在互動中認識台灣水域生物與保育觀念。活動現場安排由工作人員穿上可愛的狐蝠人偶裝穿梭校園,吸引大小朋友熱情合影,讓狐蝠保育議題以親切方式走進孩童視野。

除人偶互動外,現場設有原生魚類、龜類觀察區與飲用水宣導區,孩子們邊玩邊學,理解水資源的重要性。完成任務後可簽署「我是環保小尖兵」承諾牆,將學習成果具象化,寓教於樂效果十足。
兒童系列活動二於「將軍府1936的兒童節系列活動」則以溪畔生態導覽為主軸。美崙溪是台灣少數可穩定觀察狐蝠的都市棲地,具重要保育價值。由專業講師簡任廷帶領孩童認識狐蝠的夜行性與回聲定位原理,並透過實體食渣展示,加深對飛行哺乳動物的理解。
活動也介紹原生種如拍手會跳躍的大鱗鯔(俗名豆仔魚)、蓋斑鬥魚、高體鰟鮍與斑龜等,說明牠們的習性與保育挑戰,並強調正確飼養與野放觀念。透過導覽與飲用水宣導,親子在自然環境中學習如何珍惜水資源與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