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傳媒|資深記者吳依帆/台中報導
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持續重組,地緣政治與ESG永續浪潮加劇了產業對在地材料與綠色製程的需求。明坤科技董事長王國賢指出:「材料不只是製程的一環,更是國家戰略的重要核心。」多年來,明坤科技深耕高分子非溶劑材料,自主研發與供應鏈整合並進,致力打造具備碳減量與製程友善特性的本土綠色材料,擔當產業升級的關鍵推手。
材料在地化 小螺絲釘成產業命脈
王國賢指出,半導體製程所需的各類材料,雖非核心元件,卻如螺絲般不可或缺。「少了這個材料,整套系統無法成形。」過往許多材料依賴進口,不僅成本高,還受到供應不穩與國際風險影響。他強調,應將材料視為關鍵戰略資源,政府也應更重視在地中小企業在這條產業鏈中的角色。
「真正願意長期投入材料研發的,是那些默默耕耘、無聲無息的在地中小企業,他們才是台灣自主供應鏈的第一道防線。」

低碳晶圓研磨膠帶創新技術。圖片提供:明坤科技
專攻高門檻材料 打破外商壟斷
早在七年前,明坤科技便前瞻性投入研磨材料、切割膠帶等高技術門檻領域。這些材料長期由日、美等外商壟斷,且因涉及製程敏感度,稍有變動便須重新驗證,導致台廠導入困難重重。
「我們選擇挑戰連國際大廠都不願碰的低碳高分子系統,因為我們相信材料的價值就在於創造差異化。」王國賢說道。
如今明坤的材料已獲得國內多家晶圓大廠認可,並共同進行製程驗證,實現減碳超過 80%、節能達 90% 的成果,對於降低整體碳足跡與強化系統穩定性,貢獻極大。

勇於挑戰的明坤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王國賢。圖片提供:明坤科技
ESG主動出擊 共創供應鏈永續升級
「我們不是被動因應ESG,而是主動出擊。」王國賢強調,明坤內部早已導入綠色製程,並協助傳統供應商取得 ISO 14064、14067 等碳盤查與減量認證,不僅提升整體供應鏈透明度,也強化下游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然而 ESG 的推動仍面臨挑戰。他坦言:「許多採購端仍只看價格,讓創新材料在初期導入時處於不利位置。」因此,他呼籲政府與產業共同思考如何建立更有利的採用機制,協助中小材料商跨過初期市場阻力。
政策助攻 材料創新才能到位
「補助不能只補研發,更要補應用端。」王國賢指出,材料開發過程資源投入龐大,但若缺乏誘因讓使用端導入,就無法形成真正的市場。「我們希望政府提供稅負減免、採購補貼,讓導入在地材料的企業有實質好處。」
他並提醒,韓國與中國早已將材料列為半導體戰略核心,積極扶植在地材料企業。「中國現在的策略就是佈局關鍵材料,我們若還仰賴進口,整個供應鏈就缺乏抗風險能力。」
技術創新 打造製程彈性與低碳競爭力
明坤也積極導入如 UV 固化等非加熱型製程技術,不僅降低製程碳排,亦提升製程彈性與即時導入能力。王國賢表示:「我們不只是提供材料,而是與客戶一同設計低碳製程,這才是材料商真正的價值。」
他強調,真正的競爭力不只是配方與參數,更在於是否能理解客戶需求、解構製程瓶頸,打造出與系統相容的永續解決方案。
首圖圖說:引領綠色革命,顛覆傳統,成就半導體材料的新標竿。圖片提供:明坤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