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時報採訪中心報導天津紅橋區西北角的老味道、好味道,不僅深受老城居民喜愛,也成為備受外地食客追捧的打卡地。大量增加的遊客,也帶來了「幸福的煩惱」,老街區承載能力弱、治理壓力大的問題也隨之出現。為更好地滿足居民、遊客、商戶的需求,相關部門不斷改進管理和服務保障工作。做好線路規劃,串點成線,開發美食地圖、夜市地圖;利用資訊化手段,即時監控重點點位的人流量,做到擁而不擠,聚而不亂;嚴控食品安全,確保環境整潔,引導車輛有序停放,維護市場價格穩定,讓居民和遊客安心、順心、舒心,營造主客共用的良好氛圍。由西北角特色街區所在的西關北裏社區牽頭成立了西北角紅石榴公益慈善基金,探索商戶居民共建的模式,在確保基金會款項公開公正透明的前提下,以社區基金「杠杆」撬動基層治理。首期商戶們就捐款76萬元,用於西北角的環境提升,充分結合街區風貌、民族風情等特點,以牆體改造、彩繪塗鴉等形式,對核心區域部分牆體進行微更新、微提升、微改造。以休憩交往、環境美化、休閒娛樂、文化展示為目標,建設「紅石榴」街心公園,在為居民群眾、遊客食客提供休憩地之外,也是民族團結的宣傳陣地。逐步安裝40餘張款式簡潔大方、結實耐用的公用座椅,進一步滿足居民群眾、往來遊客需求,打造「可以坐下來的街區」,努力實現「小座椅、大關懷」,充分體現城市人文關懷。綜合利用西北角特色街區區域特點,開辦公益文創市集,提高紅石榴公益慈善基金造血能力,系統破解基層治理缺口。引入第三方文創公司深度挖掘區域文化價值,開發美食地圖、冰箱貼、咖啡、文創雪糕、帆布袋、明信片、香袋、刺繡等文創產品,以文創公益市集的形式進行售賣,所得利潤按比例捐入公益慈善基金,補充治理資金,更好地服務區域發展。推動西北角主題公益郵局、仿古鐺鐺車等公益造血類專案落地,內外雙迴圈共同發展的西北角公益慈善生態圈已經初步形成。開展「鈴裏守望·睦鈴行動」專案,用好紅石榴公益慈善基金,組織愛心商戶為西北角街區居民群眾發放「公益暖心包」,讓周邊居民群眾實實在在收益,共用發展成果,促進各族群眾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