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夏學理教授(臺師大前發言人、所長)
在「算法推送裹挾情緒」、「流量製造社交壁壘」、「信任危機頻仍出現」的數位時代,人們像困在精密齒輪中的零件,不自覺地將心思層層包裹。職場中、生活裡的人際交往互動,究竟哪一句話確屬真誠?可嘆心思一旦複雜了,就連自己都混淆不清。人心彷彿被無數細密的絲線纏繞,越纏越緊,既為難了自己,也讓自己與他人的相處變得磕絆。而這種自我加碼的複雜,正藉由「成熟」的假稱,蠶食著人們內心的鬆弛。
網路時代的人們給自己構築的「思想迷宮」,往往比現實困境更令人窒息。人們「心」苦地給自己設定了過多的框架,做一個決定,要瞻前顧後、左右盤算利害得失,生怕只是因為一個選擇,就會把自己置於不利的位置。這種無謂的思慮與糾結,讓人們日日在無數個選項中徘徊,消耗了大量的精力與時間,而最後,卻又陷入更大的迷茫與焦慮。
可如果把一切放簡單些呢?工作中,專注於核心目標,用最直接的方式呈現成果,不堆砌華麗辭藻,反而能提高效率,讓他人一眼看清重點;與人交往時,放下那些複雜的心思,真誠地表達想法與感受,或許會收獲更純粹、更深厚的情誼。就像孩子的世界,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沒有那麽多彎彎繞繞,反而充滿快樂與活力。
而此,就像孩童的思維雖簡單,卻能在複雜世界裡開闢蹊徑。敦煌研究院數位化團隊摒棄傳統文物保護的繁複流程,聚焦「讓千年壁畫走向世界」的核心目標,用AI技術打破時空壁壘,讓古老藝術以最直觀的方式觸達全球觀眾;雲南山區的支教老師,放下對教學資源匱乏的焦慮,用一支粉筆、一個故事,在孩子心中播下知識的種子。這些案例印證:當心思回歸純粹,反而能激發突破常規的創造力。
簡單思維不是未經世事的天真,而是千帆過盡後的通透。就像禪宗推崇的「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本質是剝離雜念干擾,專注當下的智慧。想要簡化心思,不妨從建立「決策白名單」開始:在面臨選擇時,只保留至多三個核心考量因素;或是實踐「五分鐘專注法」,用沙漏計時,隔絕外界干擾完成一件小事。當我們學會像修剪枝葉般的精簡思維,留出的空白反而能讓生活照進更多陽光。畢竟,真正的成熟不是讓心思變得複雜,而是在複雜世界裡,依然能守護內心的澄明與純粹。
「心」苦的朋友們啊,簡單,不是粗糙、敷衍,而是一種智慧的選擇,是懂得刪繁就簡,抓住事物的本質。它意味著放下不必要的包袱,不被外界的聲音過多干擾,傾聽內心最真實的聲音。把一切放簡單些吧,如此,才能騰出更多的精力,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享受每一個當下,讓自己從複雜的泥潭中解脫出來,也讓自己與他人的相處,變得更加輕鬆自然。把心思簡單化,少些心機、心眼,活得簡單純粹些吧!因為簡單的生活,往往蘊含著最為純粹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