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中若有罹癌或患病中的毛孩,除了藥物與營養補給,疼痛管理同樣是照護中的重要課題。不同於人類會表達不適,狗狗出於本能與習性,常會壓抑疼痛,直到無法忍耐為止,才表現出異常行為。因此,觀察毛孩的姿勢變化,成了飼主們理解愛犬是否痛苦的關鍵。
專家提醒,若狗狗出現以下三種姿勢,可能代表牠正默默承受著身體的不適:
1. 下犬式趴姿變了調
原本常見於玩耍時的「翹屁屁」姿勢,若變成狗狗低頭伏地、不搖尾巴、神情呆滯甚至皺眉皺鼻,這可不是在開玩笑!這類“祈禱式”動作若伴隨不開心的表情,很可能是腹部疼痛或內臟不適的警訊。
2. 坐也不是、躺也不是、坐立難安
當毛孩無故反覆更換姿勢、時站時躺,甚至走幾步又停下,顯示牠可能正遭遇間歇性或突發性的疼痛,像是關節、肌肉或內臟的不適。這種“煩躁感”常常是牠無法言語的求助方式。
3. 蜷曲趴姿、不是在休息,是在忍痛
狗狗若身體蜷成一團、不願移動,看似在睡覺,其實可能是疼痛過於劇烈、選擇縮小行動範圍來避免加劇不適。飼主可觀察牠是否眼神空洞、無故低鳴、發出悲鳴聲,這些都是痛苦的具體表現。
疼痛不是病,卻會加重病情!
當毛孩正在接受癌症治療或因病體力虛弱時,疼痛往往是隱形殺手,若未及時發現,可能影響治療效果與毛孩的生活品質。獸醫師建議,飼主平時應多留意毛寶貝的動作與表情變化,必要時可請專業醫師進行疼痛評估與止痛計畫,一起幫助牠們走過這段不容易的療程期。
陪伴,是最好的良藥。疼痛雖沉默,但你關心的眼神,就是毛孩最強大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