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傳媒編輯中心)【記者廖妙茜/綜合報導】春光和煦的四月,最適合來場結合文化、歷史、生態與永續的探索之旅!為了活化180年穿龍圳的水圳生態與生活文化,農村水保署臺中分署與穿龍豆腐坊跨界合作於4月26日,《穿龍偕街看IV 看好食光》將在苗栗公館熱鬧登場,以在地市集、水圳走讀、友善飲食、手作DIY以及永續理念。其中,多元計畫夥伴邀請民眾透過五感走入街村,與土地共感、與地球共行。
看好食光 一餐一行愛地球
2025年世界地球日以「地球力」(Our Power, Our Planet)為主題,喚起我們推動再生能源,實踐低碳生活的決心。《穿龍偕街看》呼應此精神,以「看好食光」的生活理念出發,邀請民眾從吃、行、做、買中,累積守護地球的小小力量。

「看好食光」不僅是活動主題,更是實踐永續的生活哲學。選擇當季友善食材、珍惜與親友用餐的時光、不浪費食物、減少一次性垃圾,讓吃飯這件小事情,成為守護環境的溫柔愛護。現場也鼓勵民眾自備環保餐具與購物袋,以實際行動落實減塑生活。
同時,響應低碳出行,凡報名水圳走讀,搭乘大眾運輸,或從「苗栗特色館」步行或騎腳踏車方式抵達現場,就能獲得市集抵用券100元(限量100名)。用腳步減碳,讓地球減少一些負擔。

街村新亮點 田心129 AgriGreen Hub登場
從2010年著手整修老屋開始,穿龍街村已孕育出多個充滿生命力的場域。有以台灣本土黃豆製作豆腐的「穿龍豆腐坊」、在地友善餐館「福基玖肆」、回流青農與國際志工交流空間「78小聚點」,以及作物健康中心「宜移生活適物所」。到如今,第五座活化空間「田心129 AgriGreen Hub」,為街村注入更多對永續生活的想像。
「田心即思」,思考人與地球的共好關係。「田心129」承襲穿龍豆腐坊精神,進一步結合豆腐製作與現代綠能科技,打造永續農業的創新模式。屋頂設有太陽能發電,製程中的水與熱能資源巧妙規劃得以回收再利用,連豆渣、豆乳清與蔬果廢棄物都能轉化為有機肥料,實現資源循環。

綠意盎然的玻璃溫室與溫馨小賣部,不僅提供有機農產與綠色飲食,更是一處食農教育的體驗場域。在這裡,能源使用到資源循環,每個細節都傳達對地球的關懷。苗栗縣青新友善農業生產合作社自113年起啟動勞動力發展署多元計畫,為穿龍街村增添更多夥伴並進駐田心129永續基地,展開在地的食農教育推廣工作。

跟著在地達人 親水圳、聽故事、嚐美食
流淌超過180年的穿龍圳,灌溉代代良田,提供民生所需,孕育出豐饒的農業文化。水圳沿岸的景觀獨特,早期居民就地取材,用後龍溪河床石塊堆砌石牆,造就出石牆與水圳共存的景象。時光荏苒,石牆雖已漸消,水圳仍靜靜流淌,見證時代變遷。
活動特別規劃「水圳走讀x田園輕食」,由Me棗居自然農園陳淑慧親自帶領,走訪水圳沿線,分享她長年實踐有機友善農法的觀察與經驗,帶領大家深入了解這條水路與生態、生活與農田的緊密關係。一邊散步、一邊聽故事,行程尾聲,還能品嚐當季友善食材製成的田園輕食,感受土地的滋味。行程分為上午、下午兩場,對水圳歷史和自然生態有興趣的朋友千萬別錯過!

市集慢慢逛 手作時光最難忘
這次市集集結苗栗在地青農、友善攤友與手作職人,提供有機友善農產品、手作甜點、文創小物、天然香氛等,帶來「好食物、好人情、好時光」的街村風景。勞發署公館鄉多元計畫也設計了花草體驗活動和利用天然素材推廣低碳生活的植物染商品展售。
除了市集,兩項特色手作體驗也值得期待。「豆花DIY」,從一顆大豆開始,用天然鹽滷製作豆花盆栽,鋪上豆渣、草莓漬與可食香草花,打造一碗春天般的清新甜點;「手抄紙DIY」體驗客家傳統造紙流程,將旅行記憶揉進纖維,製作獨一無二的紀念品。從吃、玩、做到買,讓生活節奏慢下來,貼近土地,也實踐對環境友善的心意。

4月26日 體驗街村的美好時光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中分署陳榮俊分署長表示:穿龍街村蘊藏豐富的自然與人文風景,街村老屋靜靜訴說這片土地的過往與現在。這場結合水圳走讀、市集探索、手作體驗與地方故事的活動,將帶領大家深刻認識街村的多元樣貌,利用在地食材,開發農村的特色餐食,提升農業價值及田媽媽服務能力。
無論是親子共遊、好友相約,還是獨自漫遊,這都是一次與地方連結、與土地對話的難得機會。從選擇低碳交通、綠色消費,到支持在地農業與地方創生,每一個小選擇,都將成為地球更美好的起點。讓我們在這個春日,相約穿龍街村,以五感體驗永續生活的美好!